丝路视野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丝路视野》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200

国内统一刊号:CN 64-1702/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silushiyezzs@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silushiyezzs@163.com

地址 :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北京东路139号出版大厦《丝路视野》杂志社

网址: 《丝路视野》杂志社

[学校体育学]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1/11/29  点击:392


       

陈品德

摘? 要:大学体育是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关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形成的关键阶段,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对于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中明确提出“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目的也是为了确保学生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10(a)-0126-03

Abstract: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is the last stage for students to receive sports skills and sports knowledge systematically, and it is also the key stage for students to form life-long sports consciousness. The forma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hab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lifelong sports consciousness. The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4 clearly states that "students should be organized to take part in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s at least three times a week, and students should be guaranteed one hour of physical activity each day". The aim is also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form good physical exercise habits, set up life-long sports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Physical exercise habits; Culture

習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冬奥会场馆和观摩运动员训练时强调,“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强健的身体、刚强的意志,还能凝聚人心。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833万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担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是关系毕业生能否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的重要因素。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增强大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1? 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问题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不容乐观。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体育锻炼的时长、强度、频次不够,体育锻炼的形式和方法较为单一。

1.1 有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缺乏恒心和坚持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很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青春有活力,在参与体育锻炼方面积极性较高。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8.01%的学生能够做到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说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一定的正确认识,能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体育锻炼习惯是人后天经过长期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而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固的自动化行为模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练习形成的,而本研究结果显示,60.51%的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在3次以下,说明有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是出于一时的热情或觉悟,未能真正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致使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缺乏恒心与坚持,难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2 对体育锻炼有正确认识,但锻炼的效果不明显

绝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的,能够体验到体育锻炼对个体身心的益处,有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内在需求,但落实到具体的体育锻炼行动上,情况就不乐观了,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也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但是大学生体育人口只占23.58%。

1.3 体育锻炼的项目和形式相对单一

在体育锻炼效果方面,多种体育锻炼交替进行要好于单一项目的锻炼效果,丰富的体育锻炼内容会使人避免产生枯燥乏味感。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体育锻炼形式和方法的选择方面依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锻炼项目和方法较为单一,其中59.28%的同学选择走或者跑,过于单一的锻炼项目使学生在体育体育锻炼过程中缺乏良好的运动情感体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2?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动机,客观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

2.1 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在体育锻炼中收获技能,体验成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促使体育锻炼能够长久维持下去,进而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2 体育锻炼的动机

根据习惯形成的规律来看,要想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要对体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动机,才能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最后通过长期的坚持固化为习惯。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4月的《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写道“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如果没有较高的体育锻炼的动机水平,很难坚持参与体育锻炼,遇到挫折容易放弃,更别提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2.3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

本研究对00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同学朋友(79.64%)、学校体育氛围(56.29%)分别是处于第一位和第二位,是影响大学生沉溺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同学因素是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关键的因素之一,这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生长发育特点有关。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在这个阶段,体育活动成为大学生交友、交流、竞争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也是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外在影响因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并认知体育锻炼的价值与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进而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策略

3.1 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煉习惯的关键,体育教学是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高等学校体育普修课侧重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能水平的提升,缺少对体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讲解,致使学生对体育健身常识、体育健康理论等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了解不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高等学校体育普修课课程设置中,普遍采取2学年制,仅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造成三、四年级学生没有体育课,致使许多学生随着体育课的结束,体育锻炼亦终止,成为影响学生提升体育锻炼意识的因素。建议高校要优化课程设置,在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4个学年均衡安排;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体育技能,增加体育健身、运动生理等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更要从大学生思想意识入手,使其深刻了解体育的功能与价值,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3.2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有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学校可以借助于体育课、运动会、阳光体育活动、体育社团及运动队等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满足学生多层次的体育锻炼需求,加强体育活动和体育先进人物的宣传,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到运动的激情与成功的喜悦,营造天天运动、人人健身的良好校园体育氛围和多元的校园体育文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3.3 完善场地器材设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场地设施是学生能否参与体育锻炼的先决条件,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的完备程度与方便程度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高校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体育场地设施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场地器材设施还处于一个“紧平衡”状态。面对现状,一方面要从多方争取资源,改善场地器材设施,另一方面要挖掘现有场地器材设施的潜力,因地制宜,通过变换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等形式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同时也要合理配备传统体育项目及新兴体育项目的场地器材及师资队伍,满足不同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尽量避免因场地器材设施缺乏造成学生体育兴趣降低或放弃体育锻炼。

3.4 完善制度,严格要求,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

2019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再次提出: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国家已经出台了文件制度,学校要以此为契机,借助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定配套文件,严格落实,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另外,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众多的课外体育锻炼软件应运而生,学校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加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和管理, 引导大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进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 夏越.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8(7):110,118.

[2] 李琛.我国居民主动健身行为的激励机制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8):7-15.

[3] 严慧琳.大学生体育锻炼和运动APP使用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19):80-81.

[4] 陈俊.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科技,2018(6):139-140.

[5] 武瑞思.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途径与方法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5):158-160.

[6] 翁孟迁.体育锻炼习惯的本质及运动健身信念模型[J].体育学刊,2014(3):36-39.

[7] 孙文树,葛雪珍,樊申元.不同运动项群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健康人格的干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8):32-42.

[8] 隋志乐.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研究——基于哈尔滨市六所大学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7):83-85.


本文由: 丝路视野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丝路视野杂志社编辑部

2021/11/29

上一篇:[学校体育学]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下一篇:[学校体育学]阳光体育下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