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梅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梅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辑出版:《嘉应文学》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7014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053/I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广东省梅州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2@126.com
作者 徐国锋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215021)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动态生成”是一个核心理念。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生成”外,更 韶要教师及时把握课堂教学产生“意外”,把“意外”努力转化成宝贵的课程资源,让动态生成为课程注入更多的活力和魅力,这是我们奋斗目 标。作为数学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中不应该机械地执行教学预案,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在 课堂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动态生成资源动态生成的条件把握“意外”
1、“学生求知欲的最原始体现”
—动态生成的教学价值
生成教育,是以追求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及真善美的统一的价 值取向,在主体的、对称的、和谐的关系中,通过真实的实践、交 往、体验与理解的机制,实现文化生成的教育。我们在课堂中除了 关注课前备课所制定学习目标外,还应特别注意预设之外的一些课 堂表现,诸如问题的设计、学生的提问与回答、教学思路、教学程 序等等。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将“主人”地位归还学生,将学生视为 主体,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唤醒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 生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即教师要教会学生改变以往的学 习方法,要倡导自主练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我们 在教学的时候,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揣摩现代中学生 的心理,多体验现代中学生的情感,许多“意外”是完全可以把握 的。
2,“学生积极思维进发的智粗之花”
—动态生成的非常状态
“动态生成”之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 的,由于课堂教学自身具有的一定的强制性和不可逆转性,加之我 们教师对动态生成在观念上、理解上、把握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动态生成远不是我们期待当中那样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更因为我们 有些教师只管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漠视课堂上促进动态生成的“土 城”培育;有些教师对宝贵的生成性资源视而不见,把握不住:也 有些教师对课堂中的“不和谐”音符置若阁闻,避而不谈,举例如 下:
2.1、不能.待学生思维的动态生成
【案例】某老师在讲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平面直角 坐标系时,按照书本的引入—用两条互相垂直的街道中山路和北 京路建立模型,导出平面直角坐标的概念,从而确定音乐喷泉的位 !。应该说从学生熟知实际地形入手,是一个很好的情境引入。但 是有个学生提出他的质疑:如果两条街不垂直怎么办?这个概念还 成立吗?老师反问:那你难道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学生回答:能不 能以交叉点为中心,量取音乐到中心的距离来确定音乐喷泉的位 置。老师说这不是本节课的内容,一带而过。
【分析】我认为,教师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丢失了一个良好 的契机。就这一教学内容而言,平面直角坐标固然是确定物体位置 的好方法。但是确定物体的位置有许多种方法,这位学生提出的方 法是高中数学极坐标知识的雏形,这是他借助生活经验,积极思考 得出的结论,对他来说这就是最佳的答案。但是这位老师没能做足 功课,只是简单带过,没能及时表扬该学生多角度、完整地思考问 题:抑制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更没有充分利用好这次课堂的动态生 成资源,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加以深入探讨,培养学生多角度进行研 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就是即席创作”。相对于静态的书本知识和预定的教学 设计而言,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的新情况、 新思维或新方法。现在的课堂,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尤 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远远里 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动态生成是对教 学实际的尊重和对和谐课堂文化的参悟。如果教师不太重视去营造 动态生成的“土壤”,抓不住即兴生成的教学资源,就无法深认推 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z. 2、不能有效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过“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而 不善实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教师课前制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时,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主见性。教师在考虑教什么、怎么教的同 时,更要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预设性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内 容是静态的,它能够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可控 性,但也容易导致数学教学的封闭,限制师生的创造性。我们有一 些教师总希望学生的回答是自己想要的或者是与课本上的答案相 同,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一旦学生的答案与自己预 先设计的大相径庭时,教师就开始进行“满堂灌”式的表演,千方 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这样的课,过于强调预设 性课堂教学目标,忽视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教师所迫求的是以预 先确定的路径将“标准答案”告诉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为学 生留下思考、判断、想象和创造的空间,甚至是扼杀了他们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2. 3、不能善待动态生成的“杂音”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教师己经有意识地在进行课堂生成性 教学,或者说是尝试,接受了生成性教学的理念。现实教学中,伴 随师生互动、教学演进的过程,“意外”常常会不期而至,这是新 时期新课程新教学向教师提出的严峻挑战,我们教师往往缺乏心理 准备,不能冷静应对,甚至惊惶失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 想还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没有理解到位,想生成又怕生成.面对学 生异彩纷呈的生成资源有一种担心:如果自己被课堂上即时生成的 问题“问住”了怎么办?学生不按照自己的意图演进,一“错”再 “错”怎么办?我们要明白,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有千 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学生 的错是一种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是无法设计和预设的,我们老师 善于调控,站在新课程的视角给“错”重新定位,挖掘教学中形形 色色的错,只有基于这种理念,教学才是活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 的活力。
3,“师生和谐共创发展”—动态生成的生命形态
虽然课堂生成追求的是师生在认知、情感、体验等方面平等的 互动交流,但它并非就是远离教学内容的漫无边际的任意生成,也 不是让教学陷入无谓争辩、纠缠不清的局面。面对生成,我们老师 应该注意些什么?专家指出“课堂是涌动着的生命,生成问题的课 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3.1、倾听课堂动态生成的“杂音”—学会营造氛围
“杂音”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当“杂 音”出现时,如果装聋作哑,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严 词斥责,将会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不如因势利导,把学生 “脱轨”的思维引导到课堂动态生成的“轨道”上来,“歪理”下 也许有大智慧。学生的思考中包含着他们自行的见解,包含着他们 独特的创造,由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 就更显珍贵。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蹲下 身来与之平等对话,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利于学生发展的鲜活的课 程资源: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一旦发现 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就要认识到这种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宝贵。 同时,对于及时捕捉到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敢于因势利导、打破 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和内容适时地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促进学生更 好地发展。
3. 2,凝练动态生成的“升华”—进行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技术, 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 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在 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失误后如果不及时补救,不 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贻误学生,给学生知识、思想、 思维上的误导。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 究和剖析,可成为今后教学上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我们应及时捕捉,恰当处 理,让它成为教育的良机,而不是从你的课堂上悄悄流逝。面对课 堂,我们教师要有弹性地预设,更要关注动态的生成,理性地看待 生成,要用我们的智慧引领生成,开放地接纳生成,科学、艺术、 有效地应对生成,我们课堂才能让跌宕起伏、精彩亮丽。这就需要 我们教师大量地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不断反思自己的课 堂,及时总结和积累经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日趋成熟,努力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由: 嘉应文学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嘉应文学杂志社编辑部
2019-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