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梅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梅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辑出版:《嘉应文学》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7014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053/I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广东省梅州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2@126.com
樊红岩
摘? 要: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发生给高校安全稳定带来了极大考验,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当务之急。本文从体育教育的视角对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安全观进行探索,尝试通过多种体育教学方法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助力大学生成长为健康、阳光、进取的青年。
关键词:体育教学? 大学生? 生命安全教育? 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7.3?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10(a)-0028-03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of abnormal deaths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rought great tests to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ducating college students to "cherish life and respect life" is imminently placed in front of college educator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a correct view of life saf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ttempts to strengthen life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a varie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methods,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orrect views of safety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hel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ow healthy, sunny,? enterprising youth.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student; Life safety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教会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是大学教育的基石。如何通过进行有效的生命安全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致力于研究的课题。大学生确保自身安全的能力基础,特别是面临灾难险境时逃生自救的基本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如“跑、跳、爬、滚、攀登、下坠”与快速反应、快速适应环境等能力,这些有时甚至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大学生通过习得体育知识与技能,可以增强体能、提高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助于其提升为人处事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以“体育与生命安全”为主要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对2000—2020年已有研究进行检索,搜集相关论文184篇,权威报纸报道20余篇,查阅2013年华北协作区高校保卫工作学术年会论文集30余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 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生命安全意识分析
2.1 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体育”是一项社会化的活动载体,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沟通,在一定意义上起到“分散压力、转移压力、排解压力”的效果。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大多不爱与人交流沟通,甚至有时会产生过激的动作和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此类学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结合体育竞赛、课堂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他们多参与、多体会、多融入、多沟通,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鍛炼他们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参与合作式的体育游戏及比赛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进而培养其阳光向上的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2.2 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大学生的生命安全责任意识
面对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残、自杀、伤人、杀人案件,高校必须把生命安全教育放在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首位。生命教育的内容大致涵盖“生存教育、死亡教育、生命美育、人生观教育、责任教育、生死教育”等。体育教学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途径,在参与体育活动及比赛过程中很多时候存在“成功、失败、错误、失误”的感受体会,这是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进行挫折教育的契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技术动作,让身体素质存在差异的学生都接受到“动作做不好、做不到位、比赛失利”等“不如意”的事情,鼓励他们在生活中敢于正视挫折、直面挫折,在挫折失败中不断成长。体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除了关注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致力于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主动去和学生做朋友。若某些学生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身体有状况(低血糖、心脏病、发育不良等)应给予特殊的关注,上课勤提醒、多沟通,并尽可能地给予其展示的机会,让这些学生也能够时刻体验到体育课带来的乐趣。
3? 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对策
3.1 体育教学要关注“运动技能应急结合性”
体育教学应结合生命安全教育的需要从“运动内容”入手。将具体的运动内容与生命安全教育相关联。首先是改革教学内容,丰富运动项目,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技能,如“攀岩、爬树、滑雪”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运动项目,通过对攀爬、跳跃技术动作与协调身体平衡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实现运动技能增长的同时,提高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其次是拓展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如在教学中注重对引发意外事故因素的分析,并对如何及时有效处置安全问题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2 体育教学要关注“大学生生活安全技能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生活安全技能”的训练及养成教育,在课程中植入并不断丰富完善“生活安全教育模块”内容,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自救与他救”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中树立起牢固的安全观念,保持对周围环境“警戒”的意识与心态,最大限度从容、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及事故,实现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
体育教学因其教学场景的特殊性决定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突发自然灾害或事故的情境,进行模拟“应急避险、逃生自救”实战演练,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并使其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掌握避险逃生自救技能。
3.3 体育教学要植根于“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
“安全智慧”是一种使人保持沉着冷静和警觉的智慧,是面临危险处境不盲目轻举妄动、做出积极有效反应的智慧,其关键技术包括“保持警觉、沉着冷静、反应自然”等。将对学生安全智慧的培养融入体育教学环节,教会学生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尽可能地建立并维持一个相对的“安全空间”,如讲解与模拟演练“拳击训练的安全距离、跆拳道比赛选手之间的进退攻守转换关系、篮球比赛中进攻与防守的时间空间距离”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人身安全教育的途径。
3.4 体育教学要突出“大学生运动损伤急救应急教育”
面对各种危险能否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往往决定了生命是否能够延续。体育活动和比赛过程中存在着受伤乃至波及生命安全的潜在危险。学会现场“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心肺復苏”等意外伤害急救的基本技能,在应急救治过程中争分夺秒,就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2014年,教育部修订发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测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体测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才能参加评优与评奖。教育部曾公布的30年来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变化情况表明,大学生在爆发力、耐力、力量等项目上的表现甚至不如中学生。2017年发布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大学生体质虽然下降速度趋缓,但仍呈下降趋势。在全国高校开展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过程中,学生猝死事件时有发生,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自我感受运动负荷的能力,掌握应急急救知识和技能,避免发生悲剧事故。
3.5 体育教学要关注“大学生规则意识养成”
大学生应熟知交通规则、消防法规以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如宿舍安全规章制度、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网络安全规章制度等)。“体育”是最好的“规则教育”抓手,体育崇尚在规则统一的情况下进行公平的竞技比赛,成绩公开透明。大学生要养成规则意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碰”一定要明确。体育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养成“懂规则、守规则、用规则”的习惯,从而迁移到日常的生活中。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而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习惯。
4? 结语
实施“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一项全方面而系统的教育过程,要时刻贯穿到高校的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管理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载体和多元化的手段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这需要高校内部的各管理体系共同协作来完成。“体育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应在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重视加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安全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志英.新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6):117-120.
[2] 杨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考核方案构建研究——以怀化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7):48-49,58.
[3] 刘曼,杨雪红,宋强,等.生命教育:当今时代赋予学校体育的使命[J].体育科学研究,2017,21(2):84-87.
[4] 胡俊.论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化运作经营[J].田径,2020(7):65-66.
[5] 邹昱.浅谈高校大学生体育教育模式的优化[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8):163.
[6] 伏军强.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12):157-158.
[7] 江婷.当代女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
[8] 陈世有.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J].亚太教育,2015(20):47.
[9] 朱靓.论生命安全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0):107-108.
本文由: 嘉应文学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嘉应文学杂志社编辑部
2021/07/02